前兩天發(fā)布全新極氪001的時候,有一點點感觸就是,800V+雙腔空懸,正在逐漸成為20W+純電汽車的“標配。最初同時發(fā)布這兩項技術的實際上是兩年前的小鵬G9,從今天回味你會發(fā)現這款產品非常的“前瞻”。但彼時因為基數用戶不夠大,在體驗的討論上沒有形成很好的“話題”,但今天,越來越多的產品,正在加入這樣的陣營。
這兩件事對純電汽車來說,意義是非常深刻的:
1.800V的架構,解決了“充電慢”的問題。對純電用戶而言,最擔心的體驗實際上就是這個,而“充電”又可以切割為基建,和“汽車”兩個話題,800V在汽車端實現了15分鐘數百公里的續(xù)航,意義上已經實現了“油電補能平權”,剩下的就是基建了。
但如果只把800V等同于“充電快”,實際上又有點膚淺它在能量轉化的過程中,也提供了高效的轉化方式,是“續(xù)航扎實”的前提之一,也是“續(xù)航里程估算準確”的原因之一??梢哉f是純電體驗全面提升的基礎構型。
2.“雙腔空懸”,對純電汽車的重要程度是被低估的。
動力電池一直都是搭在底盤上,巨大的重量對傳統(tǒng)車身和底盤的操控設計有很大挑戰(zhàn),因此早期的純電汽車,基本上都在強調“運動性“,而很少人會說舒適性根本就舒適性不了,因此在20年前后,一些旗艦車型就開始搭載CDC,半主動懸架,試圖提高懸架的自由度來避免“暈船”。雙腔空懸是在CDC上更進一步的技術,結合“視覺”通??梢詫η胺?0米左右的路況進行識別并且預判,調節(jié)高度來緩解你的不適感,減速帶、粗糙路面上的“舒適性”,終于也可以在“純電車型”上來討論了至于它在操控上的提升,也是牛逼的,但我覺得是“順帶的”。
它在舒適層面上給純電創(chuàng)造的價值,才是那個真正“深遠”的影響。
800V+雙腔空懸,我認為是從動力總成、底盤兩件事情上,去支撐“電比油好”的存在極氪001發(fā)布的視頻里,其體驗不輸百萬級的車型,實際上就是這個意思。但當我想到小鵬G9早幾年研發(fā)時能想到這個,就覺得那種“前瞻思維”,和“智駕”是差不多意思這個品牌一直在技術的方向上看得很準。
“智駕全國都好開”,去年還是火種,今年已經在全行業(yè)鋪開野火燎原。
800V+雙腔空懸,會不會也是這樣的存在?
從G9開始,到極氪001,到越來越多的產品。
然后會發(fā)生的事情,大家都可以想得到:卷,和降價。
如果說,這所謂的“百萬級體驗”在過去兩年已經下沉到了30W+,23年開始進入了20W+的區(qū)間事實上,小鵬G9在9月的時候就已經把身段拉到20W+了,我不曉得向下還有多少空間,但我只知道Model Y的性價比,正在被一步步的減弱,一刀刀地被割下來。
但是要往下的可能性,肯定是存在的。
小鵬與大眾今天發(fā)布的雙方協(xié)議,實際上就是之前提到的“優(yōu)勢互補”:我們以為小鵬輸出技術,大眾從中得到了智能化,但實際上,大眾在對G9背后的技術平臺做深化評估的過程中,也給小鵬帶來了“供應鏈”的改造如果說王鳳英說的事情是真的,G6、G9的采購比別人貴一大截,那么在小、大兩者的交互過程中,約等于G6、G9的成本可以下降一大截。
這是后面參與“800V+雙腔空懸”技術大面積普及過程中,內卷戰(zhàn)爭的資本。
別忘了,還有所謂的15W級的“智駕方案”。
動總、底盤、智駕、座艙的體驗,在全面拉升的同時,價格一降再降。
茶余飯后大家關心的是企業(yè)品牌的生死存活,但我覺得對用戶來說,更喜歡這種暴風雨背后的“降價狂潮”。
聲明:本網轉發(fā)此文章,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,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、消費建議。文章事實如有疑問,請與有關方核實,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,僅供讀者參考。